十四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体验到生命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等成绩的忐忑。
在2007年考博之前,没有哪一次考试让我有过忐忑。究其原因,或出于懵懂,比如小学阶段的任何考试;或失于轻狂,比如中学阶段的所有考试;或缘于拼命,比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因为有些考试本身没有任何挑战性,比如普通话资格、教师资格之类的。
之所以忐忑,首先是因为这是我第三次考博,并且坚持到走进考场、做完试卷。具体而言,2005年、2006年的考博,我从报名、缴费,到复习、备考,直到最后一刻决定放弃走进考场、看看试卷,我都是认真、审慎的,以至于没有成绩早已在我的预料之中。
从结果上看,放弃是一步到位的堕落。不过,在放弃之前,却往往斗志昂扬、顾盼自雄。2005年我第一次考博,报名之后我做足了功课——从买书、看书到旁听课程、参加在读博士生的研讨……在一年的复习中,博导对我的鼓励、学长对我的肯定、学习中屡有心得的小喜悦,这一切细节仿佛都在不厌其烦地暗示我通关的必然性。我记得当时我亲爱的老妈依照惯例,在大年三十晚上感慨“今年过得可真快”,我嘴上没言语,心里却暗叨叨说,今年这日子过去的速度吧,恰好与我学识增长的速度、笔记积累的厚度和势必通关的程度成正比。
到了考试的前一天中午,我就住进了离考场最近的发小寝室。他当时正在读博士一年级,我平时跟他和他的室友也多有照面,既然大家都这么熟络,而且我满肚子的考点无处释放,于是,我自然把话题引到了我的考试范围中。通常在吹嘘自己的时候,时间就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下午,我的另一个发小如约而至,要请我吃晚饭。刚落座,他就从手提袋里拿出两瓶白酒,并且斩钉截铁地给出了我无法抗拒的理由:兄弟之中,只有你读书多,干了这瓶壮行酒,明天考试占鳌头!……第二天早上我挣扎着从梦中醒来,朦胧中看看手表,已经九点半了。我跟读博的发小抱怨说:“你怎么不叫醒我?!”他咧开嘴说:“叫了,叫了好几遍,你没有反应啊!”他话音未落,一阵酒意冲得我四肢百骸酸软乏力,罢了罢了,不如睡去。
在备考这件事上,重整旗鼓几乎易如反掌,如果不是要换专业、买新书的话,应该会更简单。在2005年的某个夏夜,好友小聚话考博,我手握酒盏,面如平湖,总结前番考博教训说:“一年焚膏继晷,可谓问心无愧,唯一的小遗憾是酒喝多了点,以至于晚节不保,今夜兄弟在座,我举杯为誓——2006年考博,绝不重蹈覆辙!”
接下来,我换学校、换专业、换博导、换新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投入、更专注,更多地与新的博导、新的学长交流,获得了更真切的肯定……我觉得自己对考博、读博充满了爱,就像歌词唱的,“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我像一只经过风雨洗礼却白帆满涨的航船,轻快地划过海面,驶向报名、缴费的日子。不过,单位的人事制度给了我当头棒喝:请长假是不允许的,要么正常工作、放弃考试,要么坚持考试、旷工处理。挣扎归挣扎,当时,我几乎没用多长时间就选择了前者。
正视羞耻是勇往直前的序章。整个2006年的夏天,我不断尝试着站在正常人的角度而不是我自己的角度去反思前两次考博的经历,客观地说,差一点儿成功与成功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儿,而是很多——谁会在考试前夜烂醉如泥?谁不会统筹工作与备考的日程?
2006年初秋的武汉,空气里浸润着湿冷。我第三次选择了新学校,第三次选择了新专业,第三次选择了新导师,第三次购买了新书籍,第三次整理心态、开始复习。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倍感艰难:2005年以来的房贷令我每月入不敷出,我不仅增加了本单位的授课工作量,还在校外兼职授课,一周下来,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那一年,我不再跟以前一样时时出没于博导的课堂和学长的寝室,我总是背着一个巨大的书包,把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放在包里,还练就了在公交车上站着都能看书的技能。
2007年4月6日,周五,晚上九点半,我进了书房,把这一年来我看过的所有资料浏览了一遍,给重要的资料写一条百字左右的摘要。凌晨两点半,我躺在床上,昏然入睡。六点半,我洗漱完毕,动身前去考场。
2007年4月7日,上午九点,我打开了试卷密封袋,看到了试卷。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博士入学考试的试卷,我能感觉到密封线内的答题留白处浮动着自己这三年来的影子。我提笔作答,胸中无端地有一股意气,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抒发。收笔之际,我检视答卷,没有涂改,工整如一。
2007年5月末的武汉,仍旧是乍暖还寒。我捏着小灵通,忐忑地等着回电——前几天我听说复试结果出来了,可是学校网页上没有公布,好友帮我找到老师的手机号码,几番鼓励我给老师发个消息问问。我思忖再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于是给老师发了一条问询短信。我背着书包,漫无目的地兜着圈子,踱过来踱过去,突然手机响了,我赶紧看一眼,却是广告短信。我心想:算了吧,都这么久了,脚也踱得酸了,肩也硌得生疼,回家吧,看看书,为来年做一点准备也好。正要抬脚走人的时候,短信铃响了,定睛一看,正是老师发来的,打开一看,“把你录了”——说实话,祖坟冒青烟我没见过,可是此刻的我如同身临其境。就在此时,短信铃又响了,我一看,居然还是老师的短信。这让我心里一惊,莫不是老师发错了,现在来纠错?我打开短信,赫然写着“给你个公费”。
四年后,在博士毕业的谢师宴上,老师在点评我的学业时,指着我说:“你是那一届我们导师组无人认识,仅凭一张试卷就给你复试机会的学生,而你在复试中的表现,说明当初我们没有看走眼。”
若坚持面向光明,则必将抛却暗影。与诸君共勉。
作者:高晖云
真励志啊!
很多年前的文章了,高晖云老师是我的法考讲师,也是在他和罗翔老师等其他优秀老师的授课下通过的法考,最近在整理文件,不忍心把这篇文章删除,于是整理到了博客上。在短视频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你愿意静下心来读完文章也很励志。